語音導遊介紹:3分38秒

位於禮頓道66號的保良局總局,正門白色圓頂的建築,稱為中座大樓,於1932年落成啟用,是香港的二級歷史建築。亦是香港少數由建成至今仍然維持相同用途(包括日佔時期),甚至內部也沒有任何大改建的歷史建築。

大樓樓高兩層,  一所由華人建立的機構卻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的西式建築。大樓正中央頂部設計成圓拱頂,西方建築中,圓頂及旗桿是權力與公共機構的象徵,顯示保良局當年在香港其實是一家半公共機構,慈善以外還掌握部分權力。值得一提的是,建築大樓的設計師- 姚得中先生,是早期在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的華人。當年他除了負責設計這座大樓外亦同時捐款一千港元作建築新局址的費用。捐款名單中還有著名的大百貨公司 – 先施百貨及東亞銀行,分別是各捐五百港元建樓,姚氏比這些大公司還要多捐一倍的捐款。可惜他於保良局總部建成翌年離世,終年37歲。那個年代有才幹、富有的華人開始冒起,香港中上階層已經不只是歐籍人士天下,富有的華人都希望參與管理香港事務,及協助困苦的華人,同時亦想籍此顯示華人在社會上的實力,令歐籍人士刮目相看。保良局名字來自「保赤安良」(意思是保護赤子和良家婦女),由一班華人富商成立,機構不單照顧弱小,保良局總理還授權執行捉拿拐匪,所以當年的總理是有部分執法的權力,可謂出錢又出力。例如何東爵士,在怡和洋行任職買辦起家成為富翁,他當年便拿了接近建樓的一半經費 – 三萬港元作為捐款。因此中座大樓正門入口的大廳便以何東母親(即何鴻燊爵士的太祖母)何東太夫人命名。此外,當年捐獻及籌辦保良局的富翁名人還有,大慈善家鄧肇堅爵士; 九巴創辦人之一 – 譚煥堂,他的女兒是近代經常出席各社交場合,愛穿著全身粉紅色和金色而聞名的 – 周啓邦夫人譚月清; 創立虎標萬金油及當年擁有虎豹別墅及星島日報的胡文虎;旭龢道的羅旭龢; 壽臣山道的周壽臣等。此外,保良局總部內外均有不少對聯,有不少都是當年這些華人富商,邀請前清朝遺老親筆寫下的墨寶,當中包括朱汝珍太史,朱汝珍是中國史上最後一位科舉的榜眼(第二名)。保良局總部內設有博物館,館內有不少珍貴展品,例如有1898年日本明治政府,為嘉許保良局曾收容及送回四十多名被拐賣到香港的日本女子,而頒贈予保良局桐紋銀杯(亦因此保良局總部在日佔時期免於被日軍佔用)。有興趣的話不妨進去參觀,要留意的是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開放。

返回路線